心理卫生

心理不健康的人能否培育出身心健康的下一代?

时间:7/21/2017 11:26:17 AM 作者:佚名 来源:健客网

   “心理不健康”是个模糊的概念

  这个问题难以回答,最主要原因是”心理不健康“的概念的模糊性。因为,到现在为止,心理健康和心理不健康,并没有明确的划分标准。正如心理测量里,我们只能根据常模样本(Normsample)的平均数和标准差,来划定95%的置信区间,然后做出判断,我有95%的把握说这个人是正常的,但我也很清楚,至少有5%的可能性,我的这个结论是错的。

  心理健康和心理不健康,这个连统计学上都很难标准出来。如果按照弗洛伊德的精神分析理论,他认为“人人都是精神病患者”,也就是说,几乎每个人都会在成长过程中,经历过各种各样、或轻或重的伤害,而这些都会或多或少导致些心理阴影。但是,要记住的是,并不是小时候受到过伤害的人都会产生“心理不健康”。大多数人还是有自我调适能力,能够从这些阴影中走出来的。比如,几乎每个人都会体验到紧张、焦虑、甚至有些抑郁状态。但这些并不必然会导致心理障碍,不会必然产生抑郁症精神分裂等等精神上的疾病。

  什么是“心理健康的下一代”?

  同样的,还是有个问题要搞清楚,什么是“心理健康的下一代”?

  通常情况下,父母会觉得孩子不哭不闹,比较好带,就是心理健康的表现了。其实,这是一个大大的误解。从发展心理学中依恋理论的观点来看,一个“心理健康的孩子”应该包括这么几个标准:

  ◎能够有清晰表达自己情绪的能力

  ◎能够有把父母当作寻求帮助和指导的来源的能力

  ◎能够有在应激状态下寻求安慰,获得活力的能力

  ◎能够有积极主动地寻求达到自己目标而努力的能力

  ◎能够有反对父母而不怕被拒绝的能力

  总之,孩子能够在依赖父母和独立自主之间能够找到一种平衡,这是最重要的”心理健康“的标志。

  要培育心理健康的下一代,

  父母需要怎么做?

  要达到上述的标准,父母应该如何做呢?依恋理论提出了两个非常重要的因素:

  (1)父母反应的敏感性(sensitiveresponsiveness)。父母是否反应敏感、及时,是否稳定、始终如一的照顾幼小的孩子,决定着孩子的依恋性质。所谓父母反应的敏感性,是指父母能否及时注意到孩子发出的信号,并能正确地解释,且迅速采取行动满足孩子的需要。

  (2)父母的情感效用性(availability)。也就是说家庭环境也可影响依恋类型的形成:家庭中父母的婚姻关系,父母的依恋类型,尤其是母亲的依恋性质,经济状况、社会地位等与儿童依恋关系的发展有着密切的影响。

  根据这两个要素,回到问题上来,如果父母“心理不健康”,准确地说,应该是照顾者有严重的心理疾病,比如精神分裂症、严重的抑郁症患者,这些比较严重的人格障碍的照顾者会严重妨碍孩子的心理健康,产生不良的后果。因为他/她们的反应敏感性会比较低,同时,情感效用性也非常差。会导致如下的后果:

  ◎孩子会觉得自己没有价值,自己不可爱,缺乏自信

  ◎孩子会觉得别人是不可靠的,不会很好地善待自己的

  ◎孩子的人际交往会受到很大限制,适应环境也会存在问题

  ◎孩子在学习沟通技能等社会化手段时产生迟滞

  因此,如果父母“心理健康”水平不高,但没有达到严重的心理障碍的时候,一般情况下,按照正常的抚养方式,应该不会对下一代产生什么不良的影响。但是,如果心理不健康程度达到了严重的心理障碍的时候,可能就会产生不良的影响啦!

电话:0738-8800081 投诉电话:0738-8800860 传真:0738-8802002 邮政编码: 417000 地址: 娄底市长青西街(汽车站往西400米)
版权所有:娄底市荣军优抚医院 版权所有 湘ICP备12005309号-1 湘公网安备43130202000085号